关节外科老年髋部骨折MDT团队护航,打破“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魔咒
端午节当天,93岁的刘奶奶,在家中行走时不慎摔倒,导致右侧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急诊送往当地医院,拍片提示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考虑患者高龄,身体状况不佳。
儿女们为老人下一步的治疗左右为难,心中满是焦虑而又充满期待,患者家属将老人转至萍乡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
股骨粗隆间骨折以髋部疼痛、肿胀,瘀斑,不能站立或行走,患肢明显畸形,髋关节活动受限等为主要表现,属老年人常见骨折。该种骨折护理困难无法翻身坐起,需长期卧床,大小便无法自理,所以褥疮、静脉血栓、肺炎、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较多,一年内的死亡率可达到30%-40%,因其高致残、致死率常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93岁高龄合并多种内科疾病 关节外科医护团队接诊后,立即进行手术前评估,经检查后,发现老奶奶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如肺炎、低氧血症、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此次摔伤无疑是雪上加霜,给病人带来沉重的打击。 无论是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面临严重的挑战,这类病人心肺功能差,随时有可能出现心肺功能衰竭、肺栓塞、脑梗死等意外情况,危及生命,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风险,家属一时也难以抉择。 多学科协作破除魔咒 关节外科针对老人目前的状况,迅速启动高龄患者围手术期MDT团队,多学科协作,从各专科对刘奶奶的病情详细评估后提出治疗意见,监测患者的血压、血氧等各项生命体征及检验检查结果,住院期间全程追踪老人情况。在各位内科专家的保驾护航下,尽最大努力保证老人的围手术期安全,给予了老人手术过程中最坚强的后盾,同样也得到了家属充分的信任。手术在老人入院的第三天顺利完成,微创下行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手术仅用时20分钟,切口约3厘米,出血量少于100ml。 在老年髋部骨折领域,萍乡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十年来,关节外科立足于老年髋部骨折,不断提升手术技术能力和结合老年人疾病特点的围手术期管理能力。今年3月,在院领导、医务科、多学科诊疗办公室的支持下,针对高龄、高危患者,由关节外科牵头在院内成立了高龄患者围手术期MDT,整合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分泌内科、麻醉科、神经内科、肾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等多个科室,挑选各专科有高度责任心、专业能力强的专家,打造"救治高速路",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开辟了绿色通道。 为确保患者入院后能够优先进行相关检查、接受多学科会诊,并进行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及围手术期风险评估,MDT运作采取多种形式,利用线下专科会诊,线上集中讨论,缩短了手术前的评估与调整时间,为尽快手术,减少并发症发生争取了时间。该MDT成立以来,在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已有近30余名90岁以上,超高龄、高危患者治愈出院。
老人髋部骨折号称“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也是老年人摔跤后最容易发生的骨折,而尽快完成评估并及时手术是治疗的关键”。关节外科党支部书记、科主任文毅英介绍,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若无手术禁忌症,建议在入院后48小时内尽快进行手术。
这样做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的风险,缩短住院周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及时手术还能减少因长时间卧床而引发的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褥疮等并发症,在医院各专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打破“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魔咒。文毅英主任还表述到“我们关节外科还立足老年人摔跤后的心理变化,平时的睡眠情况,营养情况,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多交流,多鼓励,让老年人放下对治疗的抵触,对生活充满希望,获得更佳的治疗结果”
针对造成老人跌倒的原因,提出了以下8个预防的方法:
常设夜灯
老年人的视力渐渐退化,对光线的调节能力不如当年。所以在年长者的活动范围内保持明亮的光线,是预防跌倒的第一步。
另外,老人易起夜,除了在房间常设一盏夜灯之外,也可在行经路线的走廊设置感应式的照明灯,避免被障碍物绊倒,电灯开关处也要有足够的识别亮度。
清除障碍,布局清静
老人房的基本原则就是“空间规划愈简单愈好”,要清空所有障碍物,包括堆放的杂物、家具、电线。
最好去除3公分以上的门槛,因为老人抬脚跨门槛的动作,重心集中在单一脚上,更容易跌倒。
贴心的浴室
浴室是最容易湿滑的地点,也是预防老人跌倒的重点,最好不要使用浴缸,因为浴缸的高度约45公分,进入时必须单脚抬得很高,很容易跌倒。
若已经安装,就一定要在旁边加装稳固的扶手,并在浴缸内外做好防滑的装置。建议在淋浴间及洗手台摆放不积水又防滑的椅子,方便长辈站累了时坐下来休息。
地板贴防滑条
起居室的地板要铺粗糙面的防滑地砖,浴室地板也使用抓地力好、无抛光的材质。
若是不想大兴土木改装地面,建议在长辈的活动路线贴上防滑条,特别是容易跌倒的地方,例如浴室、楼梯、下床处。
防滑条的间距应该小于脚掌长度,例如脚的大小为30公分,则每隔25公分贴一条。
至于经常被放在浴室防滑的拼装塑料垫,一定要铺满整个浴室,散落、没有固定的垫子,反而更容易滑倒。
稳固的扶手
走道、楼梯及洗手间,均应设有扶手,在椅子、马桶及床边加装扶手,可以帮助老人家起身及坐下,减轻腿部的负担。
居家扶手安装的高度视个人身高而做调整,一般离地约70~90公分。
座椅不能软
太低、太软的椅子和沙发并不适合老年人,因为起立、坐下对老人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动作,最好有扶手的设计。
为了减轻跌倒时的伤害,可以在家具的尖锐处加上防撞条。
安全的用药
有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头昏眼花的副作用,增加跌倒的风险,例如镇静剂、安眠药、利尿剂、感冒药等。
应检查家中老人的用药,与医生讨论考虑停止不必要的药物。
增强腿部力量
美国运动医学会指出,平衡训练、阻力运动、走路以及重心转移的综合性运动,有助于降低跌倒的风险。
研究证实,练习太极拳能有效预防老人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