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人民医院

【萍乡日报】仁术惠百姓 ——“世界关节炎日”走进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

发表于:2022-10-11 浏览数:

媒体截图.png

媒体截图


“整个手术做下来,完全没有一点感觉,你们的技术真是太棒了!”在10月12日“世界关节炎日”前夕,82岁的老年患者彭先生成为萍乡首位在3D打印技术辅助下完成关节假体翻修手术的第一人。手术后的第二天,他就对前来查房的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医护团队竖起了大拇指。此次3D打印技术助力骨科手术的成功,彰显了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作为全市关节学科建设领域排头兵的使命担当,也见证着科室团队在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攻坚路上的铿锵步履。


科技赋能,铸就医者仁术

 

在微创化、智能化已成主旋律的当下,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挺立潮头逐浪前行,铸就医者仁术,实践着高新科技与人文关怀的融合。

 

上海九院骨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早在十年前,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就积极与上海九院对接,坚定了向先进学习的方向。2018年1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户市人民医院。该院更是依托院士工作站全力推动学科建设,今年3月31日成立骨科3D打印中心,并举办了3D打印应用培训班,各个学科选派了骨干临床医生参加学习培训,让学员们在操作与互动中接受并掌握3D打印应用。

 

“有了3D打印技术的辅助,我们做起手术来信心更足了!应用3D打印技术可以使手术更精准、更快速。”谈起3D打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彭小龙感触颇深。3D打印技术可以极大辅助医生进行术前精准规划、术中参考、术后评估的精准外科手术解决方案,对提高治疗精准度、降低手术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优的个性化数字医疗解决方案,满足患者越来越高的健康需求。


技术攻坚,勇攀医学高峰

 

自2018年以来,科室还多次与院士专家展开联合攻关,有效地解决了高难度手术的技术难题,降低了手术风险,使更多卧床患者重新站了起来。依托“院士智囊团”,科室打造了5支PI团队,多名成员外出进修学习、开展了多项新技术。

 

去年8月,关节外科收治了一位103岁的右股骨粗隆间骨折老人,老人因摔伤导致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一月余,骨折处疼痛,一直卧床,无法正常进食、翻身,同时合并双侧肺炎、胸腔大量积液,心包积液,贫血、低白蛋白血症。这是近几年团队收治年龄最大、难度最高的一个病例。

 

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团队组织了多次全院扩大会诊,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控制好基础病,在征得患者全家同意后采取了技术要求高,但对病人全身状况影响最小的神经阻滞麻醉。关节外科手术团队克服了术中骨质疏松,骨脆弱,大量疤痕填塞组织分界不清,疤痕出血多等诸多困难,争分夺秒,仅用半个小时完成手术。术后,在多学科的通力合作下,老人顺利度过危险期,逐步能端坐且不再疼痛,并发症和基础病进一步好转后康复出院。

 

今年,关节外科还首次运用全膝关节手术定位系统(IKPAS)及膝关节软组织张力测量仪(IKBAS),为“双膝疼痛、活动受限20余年,左膝疼痛加重2年余”的邓女士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关节外科团队通过应用全膝关节手术定位系统(IKPAS)及膝关节软组织张力测量仪(IKBAS),更加精准地完成里面膝关节置换手术中下肢力线测量和截骨定位,让邓女士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达到了毫米级精度,进一步推动骨科向精准化、个性化、微创化发展。


患者至上,随访复诊暖人心

 

“主任,再过3年我就100岁了,到时候你们一定要来喝酒。”国庆节,彭小龙带领团队上门随访复诊,指导患者后续康复治疗。一位97岁的老人紧紧握着他的手,用朴素的方式表达对医生们的感激,“谢谢你们让我不疼还能起床走路。”

 

患者出院,并不是医院服务的终止,随访复诊是服务的延续,加强的是医患之间的沟通,拉近的是心与心的距离。关节外科医务人员每月都会利用业余时间对术后重点监测患者上门随访,实地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真正做到治疗用心、服务贴心、患者放心。“要将随访常态化、规范化”,彭小龙多次对团队强调。不仅如此,市人民医院还不定期开展医患联谊会,通过每年10月12日“世界关节炎日”等特殊节点开展健康宣教,搭建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帮助广大患者了解骨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医院骨科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秉持修医德、行仁术的信条,关节外科近年来已完成多类如关节翻修、强直膝,髋关节置换、肿瘤关节置换等高难度手术,在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疾病关节镜诊疗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组建老年骨科、足踝外科、骨与软组织肿瘤等亚专科团队。关节置换、运动医学等亚专科位于市内领先水平,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例数DRGS常年保持在全省前三的名次,今年1至9月排名跃居全省第一,关节镜诊疗人次稳居市内首位,为广大关节病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书写着护佑人民健康新篇章。

 

(本文刊载在《萍乡日报》,2022年10月11日  记者 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