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人民医院

精准高效 直击病灶 为气道肿瘤治疗提供新方法

发表于:2024-12-01 浏览数:

在当今医学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肺癌依然如阴霾般笼罩,令人忧心。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肺癌在我国恶性肿瘤排行榜上高居榜首,无论男女,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位居各种疾病前列。尤为严峻的是,随着肿瘤向中心气道蔓延,导致气道受阻的患者数量不断攀升。这类患者饱受剧烈咳嗽与气促之苦,日常活动能力大受限制,甚至难以承受后续的抗癌治疗,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悲观与绝望,治疗信心严重受挫。

针对肺癌伴中心气道阻塞的患者,首要任务在于解除气道梗阻,使患者得以重新自由呼吸,重燃治疗希望。然而,传统的治疗手段,如常规支气管镜下消融、氩等离子体凝固(APC)等,虽有一定疗效,却难以长期保持气道通畅,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亦有限,且易引发出血、气道瘘等并发症,亟需优化与革新。

近日,萍乡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介入团队开展了我市首例“经支气管镜瘤体内PTS注射术”。此项技术的成功实施和掌握,为中心气道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68岁的王先生(化名)确诊肺癌1年余,由于肿瘤已侵犯至主支气管,导致气道严重阻塞,反复感染频发,他呼吸困难,入院前甚至无法平卧入睡,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在患者及其家属一筹莫展、万般焦急之时,董利民主任医师、沈湘波副主任医师带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入团队重新仔细评估患者情况,认为患者目前急需解除气道阻塞,为下一步抗肿瘤治疗争取机会,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在硬质支气管镜下为患者进行了多种方法的气道消瘤治疗,经过快速、高效的诊疗,肖先生咳嗽、呼吸困难立即得到明显缓解,术后第一晚就能平卧入睡了,并明确病理诊断为肺低分化鳞癌,为下一步诊治提供了较大帮助。

10月底患者咳嗽、气急再次加重,介入团队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发现第一阶段介入治疗虽然有效,但患者目前全身治疗方案并没有对气道局部快速生长的肿瘤起到抑制作用,除了行气道介入消瘤外,还需要采用一种治疗方案,能够较长时间的抑制肿瘤的生长。团队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目前可以采用肿瘤内注射PTS(甲苯磺酰胺)的办法,决定为该患者实施经支气管镜下瘤内PTS注射术。

11月4日,行完善支气管镜检查示气管隆突上方约2cm处见不规则状软组织新生物再次堵塞气道,予以硬镜旋切、APC、圈套器及冷冻治疗,并予以肿瘤内注射PTS(甲苯磺酰胺),遂气道大部通畅。11月11日再次行支气管镜检查示主气道内见软组织新生物,表面见白色坏死物附着致气道变窄,可见肿瘤较前明显缩小,予以硬镜旋切、冷冻治疗后,气道大致通畅,于肿瘤多处、肿瘤内多次注射PTS(甲苯磺酰胺)治疗,患者咳嗽、气急明显好转。

图片 1.png

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以及物理消融等方案,PTS注射化学消融治疗具有适用范围广,易于操作、安全的特点。这一全新的治疗方案,打破了全身给药的局限性,避免了物理消融的风险,填补了气道内肿瘤药物治疗的空白。

通过直接注射于肿瘤内部,能够实现对肿瘤的精准“消灭”,可快速、有效缓解肺癌气道阻塞症状,为恶性气道阻塞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此项技术的成功运用,不仅丰富了恶性肿瘤所致气道狭窄的治疗手段,更为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希望。


(撰稿:朱银霞 姚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