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何建中劳模创新工作室:一片匠心向光明
个人主刀眼科手术超6万余眼次,其中,白内障手术的个人记录为一个下午完成93例手术。并创造了3分47秒的最快记录,主持并主刀完成了国内首例人造视网膜植入动物试验手术……一系列的数据道尽了何建中和“光明使者”的关系。
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萍乡百姓的眼健康,更好地激发眼科全体医务工作者敬业创新、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成为了眼科首席专家何建中教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16年,由他牵头筹划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2024年5月获市总工会授牌。于2024年12月被江西省总工会正式命名,成为我市卫生健康系统首个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这不仅是对何建中教授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是对整个眼科团队不懈努力和创新的肯定。
2025年1月16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刘占纯来院颁发“何建中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牌匾
岁月流转,初心如磐。作为牵头人,何建中回忆起自己成立劳模工作室的初衷——希望能够集中力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眼健康。这一想法,也是他从医三十年始终不变的初心。
自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一直以“劳模为领衔、骨干为中坚、组织为基础”为准绳。近年来,萍乡市人民医院眼科已承担了全市70%眼科病人的诊治,科室经常主动深入社区、单位、农村,开展防盲治盲筛查、健康知识讲座、推广复明手术等活动。走进校园,免费为3万余名学生进行视力调查及建立眼健康档案,得到了群众的广泛称赞。
何建中教授带领团队到市内中小学校为学生们进行视力调查
并与学生交流
心如花木,向阳而生。“工匠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做医生更应如此。”从医三十载,六万余眼次眼科手术,何建中教授与团队依靠的正是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他要求团队在每一次诊疗中都必须仔细评估利弊,任何一个医疗决定都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对医学的内涵和要义的深刻理解,源于他工作中一直秉持的“无损于患者为先”的从医信条。
克服手术中出现的超敏眼心反射
何建中教授成功为抗美援朝老兵实施屈光白内障手术
打造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力的眼科发展愿景,让萍乡市人民医院眼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年门诊量近五万人次,年门诊住院手术达九千眼次;率先开展了全飞秒激光近视治疗、飞秒激光辅助+导航引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等一批高精尖手术填补了省、市多项空白。何建中主刀完成的国内首例“人造视网膜植入动物试验手术”,自主研发的人造视网膜电极片植入辅助器获国家发明专利。
何建中教授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的
飞秒激光“无刀”技术治疗白内障
芳华待灼,砥砺深耕。何建中教授一直致力于发挥工作室人才在创新创效方面的引领示范带头作用,他从宣讲劳模故事、事迹入手,让大家深刻认知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专业领域,他带领大家攻坚克难,努力解决临床、科研、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使青年医生能够在这里得到充分历练、成长。
通过线下继续教育与学术交流,将学科先进做法经验传递给更多眼科同仁
“工作中,何建中教授会以他的先行经验给予我们指导,他身上的榜样标杆力量也驱使我们不断前进。我们工作室在不断创新,大家都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锻炼、去提升自己。”眼科医生胡锡彬表示。科室每位医生都有属于自己不断深耕的领域,通过亚专科的发展将自己所学所长用到为光明事业的奋斗实践中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眼健康的困难和问题。
接下来,萍乡市人民医院将以劳模工作室为抓手,继续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强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制度创新,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使工作室真正成为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团队的方向标,为推进新质生产力在医疗卫生领域生根开花和医院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